在顯示器方面,可分為戴眼鏡和不戴眼鏡觀(裸眼)看的兩種類型:
(二)、「裸眼可視立體顯示」(不用戴特殊眼鏡即可看到3D顯像),是基於光柵(一種由條形透鏡組成的薄片)主要起分光作用,通過光柵控制光路,達到只讓右眼或左眼看到的目的,基本原理都是雙眼視差的原理。目前為了獲得更好的立體效果,採用光柵的平板立體顯示器一般都採用多幅圖像構成,以求物體空間位置及深度的感覺更接近真實,同時在亮度等方面都有改善。包括Panasonic、NEC、Samsung、LG Display、友達、奇美電等大廠均推3D顯示技術,又以「裸眼3D」技術為主要重點,在一般TFT LCD面板上貼上一層Lenticular Lens,讓一顯示區塊分別對左右眼送出不同視角的兩個影像,再透過人腦處理後產生立體感,不過目前技術上仍有炫光、解析度差的問題需解決。
目前全球裸眼的3D顯示技術主要有二大基礎,一是柱狀透鏡式,二是屏柵式光罩,而積極開發3D電視的飛利浦及南韓廠商三星電子、LG Display、台廠華映、友達等,均採取柱狀透鏡式技術,優點是亮度較高,缺點則是成本偏高;工研院研發出的3D專利技術微位相差膜,是以屏柵式光罩技術為基礎,成本較柱狀透鏡式更低,不過透光性則不及柱狀透鏡式,必需在一定的距離以及範圍內,眼睛才能看到3D立體影像,超過此一範圍,則感受不到。
(一)屏柵式光罩技術(Barrier)

(二) 柱狀透視鏡式(Lenticular Lens)

戴眼鏡和不戴眼鏡觀(裸眼)看的兩種類型的差別在於:裸眼的設備是將偏光鏡做在螢幕,所以畫質較差,而戴偏光眼鏡的3DTV畫質相對較好;就立體度感覺而言,裸眼的立體景深很短,只有在螢幕前約10公分左右及螢幕裡面的感覺,完全沒有臨場感,無法同步影像就會模糊不清,且看久了會不舒服,而偏光眼鏡的3DTV具有優越臨場感,可將景深立到觀眾的眼前。初步階段各廠商皆先以戴眼鏡的機種為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